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工团 专场文艺演出部分节目在线展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作家王照碧新著《碧水空明》作品研讨会在哈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百花齐放网 || 回故乡系列文章 | 孙凤来:枣强县第一任县委抗战书记——李朝宗烈士(43)

百花齐放网 || 回故乡系列文章 | 孙凤来:枣强县第一任县委抗战书记——李朝宗烈士(43)

2022年12月14日 01:10:22 来源:龙江红色收藏及毛体书法研究 访问量:557 作者:孙凤来
《平原枪声》


背后的故事
43
铭记历史
枣强县第一任县委抗战书记——李朝宗烈士
文/孙凤来

枣强抗战时期有一位全县熟知的响亮的名字——李朝宗,他是枣强县第一任带领组织全县人民抗战的县委书记。
李朝宗(1902~1942)原名李九江,男,汉族。张秀屯乡王杨兴村人。中共党员。中共枣强县委第一任书记。
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年去世,依靠母亲务农纺织度日。自幼发奋读书,14岁考入县师资讲习所,毕业后任小学教师。
1921年投奔张家口其表兄处,在皮店充当司账,不久又回到故乡教书。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到处奔走呼号,联合村教员白天在集市演讲,散发抗日宣传品,夜间集合到他的家中,共商抗日大计。
1938年2月,他到南宫参加冀南区第一期党员训练班,接受开展抗日工作的宣传和组织任务。回来后,在知识界和农民群众中发展一批党员。1938年5月,中共枣强县委建立,他被任命为书记,随即领导建立各级抗日政权,收编和改造部分游杂队伍为抗日武装,推行合理负担政策。
1939年春,日军占领枣强县城。他与中共枣强县委领导成员分头到各区恢复和发展抗日组织,创建区游击队。他亲自带领一个小组活动在城南。一天,日军的一队人马朝王杨兴村袭来,村民四处逃散,他却向村里冲去,持手榴弹藏在一堵矮墙内。待日军到了墙外,他一个手榴弹飞出,将一名日军炸伤倒地,其余的日军逃之夭夭。他在娄子建立全县第一个区游击队后,其他区游击队相继建立,农救会、自卫队组织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不久,他奉调到地委工作。走到通往德州的公路时,看看没有动静,骑车就冲了过去。日伪军的汽车过来后,他对送行的人说:"给他们一个告别礼!”于是用一根绳子把两个手榴弹的弦连在一起,埋在路上,把前面一辆汽车炸毁。后因环境有变,他未到地委任职,改任中共景县县委书记。
1940年春,他到北方局受训,因积劳成疾曾休养短暂时间。1941年调任中共冀县县委书记,仍不断闹病。1942年9月12日,日军"铁壁大合围”时,在马瓦窑村英勇牺牲(选自《枣强县人物志》)
《平原枪声》小说中有一位名字叫李朝东,从小说讲述的故事情况看,我理解李朝东的原型人物应该是作者李晓明同志的两位老领导。一位是枣强县抗战时期的第一任县委书记李朝宗,同时又反映了冀南军区五地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的故事。
作者在《平原枪声》中用的名字叫李朝东。李晓明从南宫学习培训返回枣强,只有不到十八岁的他担任了肖张镇区委书记,当年李朝宗担任县委书记。李晓明直接在李朝宗的领导下开展抗日的工作。在那抗日战争年代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下,李晓明年龄虽小,他朝气蓬勃,革命热情高。县委书记非常喜欢这位有朝气、有热血、有作为的年轻的区委书记,李晓明对李书记十分敬仰,李晓明在李朝宗书记的关怀培养下迅速的健康成长。
在抗日战争的革命斗争中出生入死,两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战斗情谊,发生了一些惊险而有纪念意义的真战斗故事。在李朝宗牺牲后,李晓明还写了长篇纪念文章:永远活着的人!怀念抗战英雄他的老领导李朝宗,1962年发表在了河北省烈士史料第二集。同时李晓明在回忆录中也写了专题文章。在小说《平原枪声》中也体现了出来,因此他用的名字叫李朝东。
《平原枪声》小说中第七集仇恨87页写到:……知道了马英答应了一声急忙朝村外走去。每当他到县委去的时候,他都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一次更加强烈。他三天前才在县委开过会,可是仿佛觉得有好长时间了,他们和县委相隔也不远,几十里地,但总觉县委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当他一想到今天晚上就可以见到县委,就可以从那里取得新的斗争计划,心里便充满了喜悦。他不知不觉便想到县委书记兼县大队长李朝东身上(在这里李朝东说的就是县委书记李朝宗),这个无忧无虑有本领的人,他一定有对付鬼子的办法!……他竟然低头看了看自己这身穿戴不觉好笑起来,他本来是最讨厌生意人的,现在到装起生意人了……。
(91页)李朝东教育马英说:“在紧张的情况下,一是要沉着,沉着就是把问题想一想,想好了就不紧张啦;遇事不动脑子不紧张也要紧张起来,一紧张就要出篓子……
马英听着他耐心的教育,自然便想起他和李朝东初次相识的那段故事,那是七七事变的前两年,马英还在县城师范读书的时候,李朝东来县里检查地下党的工作,敌人发觉了要抓他,大街上巡警乱跑。马英奉杜平的指示到一个党员的家里去通知他,他还坐在椅子上喝茶,一见马英就说:“你是马英,对吗?情况我已知道了。”“那你还不赶快走,敌人马上就要来了。”马英说着拉他就走。“等一等”,李朝东甩开他的手,“房后这个小胡同能不能通出去?”“能”马英说。李朝东倒拉着他来到后墙根下,噌地一声,便骑上墙头,然后伸给马英一只胳膊说:“来!”那时马英个子小、身轻,一下子便被他掂过墙去。李朝东说:“小鬼,你前边走,碰上巡警就咳嗽一声。”马英应了一声“行!”就也学着李朝东的神情,坦然镇定地向前走去。
他们一前一后绕着胡同走,很顺利地来到北城墙根。这段城墙很高,地方荒僻,没人守卫,他们悄悄上了城墙。李朝东从腰里取下绳子,马英还在想法如何把李朝东吊下去呢。只见李朝东将一头挂在城垛口上,顺着绳子一溜,便溜到城下,回头还笑着说了一声“再见”。马英都看呆了,不由感叹道:这人真了不起!
从那天起,马英就对李朝东十分敬仰,把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发现在他身上除了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无穷的智慧以外,还有着熟练地战斗技巧,这样在他身上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再软弱的人跟他在一起,胆子也就大了。
李朝东对同志们的工作要求是严格的,对缺点的批评是直率的。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什么人都是一样。可是一批评完,就恢复了他那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同志们说笑起来。他把鬼子身上的刺刀、水壶解下来向马英说:“太不走运了,没有枪。”“就这也不错。”马英笑着说,“闹了半天鬼子的脑袋也是肉长的啊!”“可不,还没有我们的结实呐,哈哈……”俩个人说说笑笑消失在着黑夜的路上……
从以上讲述的这段李朝东的原型故事应该是李朝宗。杜平指的是杜景云老师,马英实际上说的就是李晓明在县师范学校上学时的学生时代。
《平原枪声》小说中第八集92页写的是三粒子弹,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县委会开会是在县委书记李朝宗家——王扬开会……
95页写到县委会整整开了一天,马英列席了这次会议。会上李朝东传达了地委的指示:当前的任务主要是保存和积蓄抗日力量,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大家又结合本县的情况讨论了毛主席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一来马英那个得像葫芦一样的脑袋,忽然像是变成一个到处空的绣球觉得明朗而清醒。
吃了晚饭天已是傍黑时分,大家料想敌人不会来,就围在炕上擦枪,零件卸的七零八落。大家有说有笑,十分快活,不由高兴地唱起歌来,房东李大娘进来说:“快别了,是啥时候。”县委吴秘书笑着说“啥时候?天快黑了,该咱们乐呵的时候。”

前进!中国的青年!
挺战!中国的青年!
.....
尹麻子在房后一听,便知道里边有八路,飞也似的跑回去报告。刘中正带着队伍正走到半路上,立即命两个小队往南直插十里铺埋伏在村北口,他亲自带着一个小队沿着路沟绕向村南,两下夹攻。
站在村北口放哨的小王,忽然看见敌人慢慢从路沟里摸进来,就往村里跑,刚一进街,就见民军从村南口漫街而来。小王知道跑回去已来不及,就叭叭地打了两枪。那刘中正枪法准,照准小王一枪,小王便应声倒下了。李朝东正在对面屋里和分区来的一个参谋谈话,听到两处枪响,知道敌人进街了,立即跑出来对大家说:"从后院跳墙,出村往东跑!"大家也来不及装枪,一个人用手巾提了一兜,跑到后院,搭起软梯子,一个跟一个翻了过去,绕着胡同出了村东,弯着腰在路沟里向东跑。这路沟有一公尺多高,弯下腰地面上的人看不见,大家松了口气,一面跑一面装枪,跑到一个十字路口,最前面的那个同志忽然拐了回来说:"南边也来了敌人!
"冲过去!"李朝东喊道。大家一拥而过。敌人发觉了,叭叭地打起枪,接着就拐弯追过来。因为是突然的遭遇,离得很近,幸亏这路沟弯弯曲曲不容易打住。可是敌人见他们不打枪,便放大胆子,急迫猛赶,嘴里还不住地喊:"捉活的!
这时大家的枪都已装好,可是一摸,忘了带子弹,有个同志沉不住气说道:"没子弹!
"八路没....."跑在前面的一个伪军一听就大喊起来,可是话没说完,李朝东照准他叭的一枪,把他摆倒了,喊道:"谁说老子没子弹!
伪军被这突然一击,吓住了,放慢脚步。忽然又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不要怕,穷八路吓唬人的!"马英听出这是刘中正的声音,心想:好小子,你专跟我们作对!可是枪里又没子弹,恨得直咬牙。汉奸们又不要命地追上来,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前面忽然又出现了一条岔道,李朝东命令大家道:"向北拐!"他却直奔正东,并朝后又打了一枪,这分明是引诱敌人去追他。马英这时不知是对李朝东的尊敬,还是由于他的倔强,不愿以别人的牺牲来换取自己的安全,便没有跟着大家向北拐,却跟着李朝东一直跑来了。这一迟疑,敌人看见了马英的背影,又听见前面响了一枪,便朝他们追来。无数的枪弹朝他们猛烈地射击,耳边哧——哧——直响。
马英一边跑一边喊道:"快打枪!快打枪!"这时李朝东才发觉马英在后边:"你怎么来了?前边去!"马英不敢违抗,只好跑到前面。李朝东还是没有打枪,原来他只有三粒子弹,已经打了两颗,剩下这一颗必须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啊!
这时已经跑了六七里路,马英第一次一气跑过这样远,可是又不觉得累。脑子也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单纯,只有一个念头与希望,那就是冲出去!终于这希望快要实现了,远远看见前面的大东庄,大约只有一里多地。他那双腿忽然像是长上了翅膀,不知两只脚在地下怎么摆弄,好像它本身有了弹力似的,脚尖一落地,便蹿向前去。
一阵马蹄声响,一队鬼子骑兵从路沟上面飞驰而过,这些鬼子骄傲极了,倒背着马枪,双手扯着缰绳,那帽子后边四片猪耳朵似的布随风飘了起来,有两个鬼子还朝后看了看他们,但并未理会,似平没有把这两个八路军看在眼里,企图迂回包围,在村前截住他们。这时李朝东向马英喊了一声:"进村!"便一跃从路沟上了地面,照准跑在后面的那个鬼子就是一枪,鬼子应声栽下马来,李朝东一跃上了马,加了两鞭,那马飞也似的向前冲去。鬼子们这一下慌了,赶紧摘枪射击,追赶,眨眼间那马便消失在灰蒙蒙的原野上了,就在这一霎时,马英已经趁机跑进了村。
小说中这一段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作者李晓明在回忆一文中题目:三粒子弹也写了这一段,是这样讲的:
1939年夏,我们正在城南王杨兴李朝宗家里开县委会,到下午了,估计敌人不会再来,都擦起枪来,把枪的零件一一卸下来,放在包枪的绸子布里,一件件地擦油,那子弹都放在李朝宗家的炕头上""(""之意——注)着,因怕它潮湿打不响。
黄昏时,我出去解手,往胡同口一看,不好,鬼子来了,正在大街口集合哩。我们急忙跳墙逃出,顺路沟向东北方向跑去。那枪,一人提着一兜,边跑边装,把枪装好,可是忘了把子弹带出来。
往东北方的路沟中,有许多逃难的群众和我们混在了一起。
忽然敌人追来了,是骑兵,都大背着马枪,骑着大洋马,跑得很快,前边一匹,后边十几匹,再后边有二三十匹。
敌人越来越近,离我们只有几十公尺了。李朝宗一看,反正跑不了,他大喊一声:"打!
李朝宗是县委书记,比我们年龄都大得多(那时约有40多岁)。我们都听从他的号令,趴在路沟沿上,用空枪瞄准着敌人。最前边那个鬼子骑兵离我们只有十二步了(这是事后我去步量了的),李朝宗的枪忽然响了,打在了鬼子兵的胸膛上,我们看得非常清楚,那鬼子滚下马来了。后边的鬼子弄不清有多少八路(因路沟里有许多群众),扭头就往回跑。
当敌人转过向来,又追击上来时,我们已跑进了前边的村子里,无影无踪了。
我们问李朝宗,你怎么不多打几枪,多打死几个鬼子?
他说,"就只有三粒子弹,第一颗打中了,第二颗没有打响,还剩下了一颗,不能再打了。
我们问:"为什么不能再打?
李朝宗说:"最后这一颗是给自已准备的,宁死不能当俘虏。
关于李朝东的第二原型人物是冀南军区第五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李晓明从枣强的肖张镇区委书记的岗位上,1939年秋调到县民先(抗日先锋队)改名为青年救国会任主任,还担当县委民运部长。1940年调到地委工作,1940年5月到1941年春李晓明担任地委青委书记,兼青年营的营长和分区青年救国会副主任。他受五地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的领导。《平原枪声》中马英同志根据司令员的指示到冀南军分区,当时是清河县黄金庄一带,夜走清凉江闯大营会道门黄沙区(北崔浒),这是真事的故事,所以在小说中写到李朝东,作者将五分区司令员在一起做的故事,联系回忆记录下来。在小说第十九铁壁合围一集中第226页写到……“我想这说明敌人正在有计划地行动,准是又要扫荡了。……”……是啊绝不是平常的扫荡,杜平点了点头。三人正说着话,分区司令员李朝东派人送来了信,大家慌忙拆信观看,但见那信上写道:
杜平、马英,获悉敌情:
昨日由天津开往德州两列军车,衡水也有增兵现象,估计近期敌人将有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因此你们要迅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朝东
从此文的表述在这里讲的应该是李晓明在五地委分区任青年营长时他的直接领导司令员赵义京……。
总之小说中讲述的李朝东主要讲的还是李晓明任肖张区委书记时的枣强县委书记、第一任抗日书记李朝宗的故事。李朝宗小说中只改了一个字,把宗改为东。这就是作者结合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人名的运用情况,所以说小说中的一些名字,只是李晓明的战友们的一些真人真事,通过小说讲述了出来,请大家在读小说中来了解一些真实情况。
我要学习李朝宗,想写一他的抗战故事。2019年10月8日,我和老伴,由表弟马其华夫妇开车来到张秀屯镇,镇党委书记张勇很重视,亲自陪同我们一起来到张秀屯镇的王杨兴村,也就是李朝宗老家,找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李朝宗的叔伯弟弟李九、侄儿李举,听他们讲述了李朝宗当年抗战及牺牲的故事。他的弟弟讲当时抗日斗争形势严峻很复杂,李朝宗为了安全,不在自己家睡觉就到他的家住。李朝宗搞到了武器、枪支、手榴弹也都藏在他弟弟家的猪圈里。
李朝宗在1942年的9·12,日军对我冀南党政军进行大扫荡,李朝宗由五地委调到冀县任县委书记。因身体有病在家养病,还没上任就被日本鬼子扫荡包围被捕,牺牲在马瓦窑村的瓜地里。因鬼子知道他是大官,对他的尸体看管得很严,从中想借尸体诱我党地下人员去抢回时,在抓捕我党地下人员。因此李朝宗的尸体也没有被抢回,不知日军把李朝宗的遗体搞到哪里去了。后来派出多人次去找也没能找到,只找回了李朝宗穿的一只鞋。因此日军撤退后李朝宗出殡只搞了个形式,是抬的空棺,棺内没有李朝宗的尸体。李朝宗同志是枣强早期的地下共产党员,第一任县委抗战书记。就这样为抗战胜利出生入死献出了他宝贵年轻的生命,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要永远纪念这位优秀的县委书记,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传统,把革命老前辈没有完成的事业,继承好传承好做好工作,为建设新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李朝宗精神永存永垂不朽。

 

寻访照片


作者在张秀屯镇寻访

张秀屯党委书记张勇(左一)陪同下作者在王杨兴村委会与李朝宗的叔伯弟弟李九锡在一起座谈

作者与李朝宗的叔伯弟弟李九锡、侄儿李朋举合影

作者与李朝宗的叔伯弟弟李九锡合影

作者在王杨兴村寻访


前 期 点 评

革命历史的追寻,
红色文化的传承。
故乡往事的挖掘,
军旅老兵的赤诚。


——致敬孙老师
刘永辉
2022.12.8晚


老指导员你好!

细读了您写的〈回故乡系列文章杜平书记的原型人物之一一杜景云(42),平原枪声背后的故事。
老指导员带着深厚的感情,亲自到杜景云的家乡和工作过的地方考察,带有感想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感到枣强县真是了不起的地方,出了那么多的英雄和高级干部。一开始看平原枪声的时候,我只知道李晓明是作家,看了他背后的故事。平原枪声是他的回忆录,他是一个革命家,军事家,是抗日英雄。枣强县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县。他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出现了那么多的英雄,救助过那么多的高级干部,真的很了不起。
老指导员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杜平书记的真实人物杜景云。看后他的事迹,真感人。当时我就感觉到李晓明背后肯定有很多的大人物,革命家,一起干革命。您带着深厚的感情亲身考察了老革命家的家乡亲人和干过的地方。带着全身贯注的感觉,写出了这么一篇文章,真是感人,是一篇难得的很好的教材。看后感人教育人,深深地被您的精神感动。您辛苦了!
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赵维新。2022年12月9日。

《功勋卓著》

杜景云的一生,
为国抗日忠诚。
为党为民谋福,
不顾斗争残酷。
领导发动群众,
抗日众志成诚。
取得抗战胜利,
枣强人民铭记。
社会主义建设,
忠心耿耿负责。
县委书记原型,
为党为国心倾。
一生铮铮铁骨,
不朽人生征途。
孙大哥研究细,
学英雄踏足迹!


拜阅凤来大哥【回故乡系列文章】杜平书记的原型人物之一——杜景云(42)有感。

2022.12.10肖瑞发

作者
简介

孙凤来:1946年5月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魏洪流故村人,中共党员,1965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战士、班长、指导员、教导员、学员大队大队长(副团)、处长(正团),武警哈尔滨指挥学校副校长等职,1988年12月20日被授予上校警衔。1996年4月在武警部队退休 。

退休后,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收藏、旅游、摄影。

原为黑龙江省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黑龙江省红色收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散文诗创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等。

主要藏品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书籍及红色书刊6000余册,其中毛泽东诗词400多个版本。1996年4月,无偿捐献给国家两件珍贵藏品,其中“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自2008年7月以来,收集收藏了取之于全国各地的国土标本103瓶,堪称珍品,其意义深远。

1999年8月1日,创办了“中国革命战争史料家庭收藏馆”,义务对外开放。多年来,参加省、市有关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种红色收藏展览60多次,其中个人办展30多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中国文物报》《人民武警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生活报》《老年报》《晨报》《家报》等数十家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2011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专著《回忆也甜蜜》。

2017年6月,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专著《踏遍青山人未老》。

2018年3月,将多年收藏的有关雷锋物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哈尔滨华德学院,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将雷锋藏品创建了雷锋纪念馆,常年对校内万人师生开放、为育人支撑,对外辐射哈尔滨新区,服务龙江红色文化教育。

2019年3月5日,被聘任为哈尔滨华德学院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

2019年5月21日,将几十年收藏的《平原枪声》作者李晓明书法、往来50多封书信、书籍(其中《平原枪声》小说二十个版本),和抗战的数百件(册)文物和物品,无偿捐献给家乡枣强县。

2019年6月12日,被哈尔滨华德学院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客座教授,并由学校创办人顾德库校长在全校召开的大会上亲自颁发证书。

2019年9月9日,主编56个民族书写《毛泽东诗词书画作品集》出版发行,该书填补了中华文化宝库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9年6月——现在,在道里区星光耀社区举办“传承家风展”。

2019年9月——现在,“庆祝建国70周年,56个民族书写毛泽东诗词书画作品展”在哈尔滨华德学院图书馆开幕。

2021年4月,与老伴霍淑棉、长子孙洪胜专程到山西省晋城县寻访《平原枪声》小说王小宽原型的故居。

2021年5月,主编《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著名作家李晓明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集》由政协枣强县委员会出版。

2021年获得由国家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2021年12月26日被家乡衡水市红研会聘为顾问。  

近年来,多次赴枣强进行《平原枪声》小说背景地寻访,正在撰写《平原枪声背后的故事》。

免责声明
龙江红色文化传承及毛体书法研究致力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大部分内容属于原创,极少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这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文章表达为作者观点,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作及投稿邮箱
1500904049@qq.com
当您读完之后,请利用您广泛的人脉和强大的正能量转发出去;每一颗爱心都会燃起赤烈的火炬。


湘西藤茶的红色文化元素:
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湘西武陵源山脉的大山里,共和国元帅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就活跃在这里。那时候红军部队生活条件极其艰辛,医疗条件也非常差,缺医少药是经常的事,当地百姓感念红军部队,便拿当地的“神仙茶”——藤茶,战斗中难免会有战士受伤,藤茶表面有一层天然,被当地人称为天然青霉素,具有超强的消炎杀菌作用,在那个消炎药极度匮乏的年代,用这种藤茶煮水清洗伤口有一定效果,红军茶由此得名。
藤茶虽然是宝贝,但生长在高山而且是少数民族——土家族居住地,长期的贫困和落后注定了那个时代藤茶走不出大山,不能给百姓带来改善生活的机会。解放后虽然经过努力现在已经走出了深山,但那里的人们现在也只是脱贫而已,因此您在享受喝藤茶给您带来的好处之时,也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做了贡献,这是大爱!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