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工团 专场文艺演出部分节目在线展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作家王照碧新著《碧水空明》作品研讨会在哈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纵横 > 百花齐放网 | 作品背后的故事丨《打靶归来》诞生记

百花齐放网 | 作品背后的故事丨《打靶归来》诞生记

2023年12月10日 08:15:58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访问量:506 作者:韩 光 房 明

《打靶归来》诞生记

■韩 光   房 明


每当新兵入营,《打靶归来》总是新兵先熟悉的歌曲之一。当它铿锵有力的旋律,在去实弹打靶的队列中响起,“胸前的红花映彩霞”“夸咱们枪法数第一”这两句歌词,便在新兵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这首歌创作于1960年,曲作者是原沈阳军区第39军第115师的王永泉。王永泉出生于辽宁锦州一个贫困家庭,1949年参军入伍。由于学歌快、教歌好,当年4月,他被分配到第115师文工团。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后,王永泉的创作激情被点燃,创作了《志愿军的小炉匠》等不少歌曲。

1953年10月,从战场归来的王永泉被分配到第115师的一个连队任副指导员。

当时,连队正执行繁重的施工任务。白天,王永泉与战士们一起干活;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就投入到歌曲创作中。

“军事训练至关重要,要是能写一首鼓舞士气的歌该有多好呀!”王永泉一直想写一首配合军事训练的歌给战友们唱。正当他为创作歌词犯愁时,意外在部队下发的一本小册子上发现一首诗,令他眼前一亮,当即抄录下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歌声满天飞”,诗仅4句,署名牛宝源。

“即使条件艰苦,战友们仍然斗志昂扬,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不正是当前训练形势如火如荼的真实写照吗?”诗虽然短,王永泉却被它简练生动的语言深深感染,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夕阳吐出霞光万道,一队解放军战士扛着枪和满是弹洞的枪靶,雄赳赳、气昂昂地从远处走来。他们的绿军装上还沾着靶场上的尘土。战士们雄姿英发,迈着整齐的步伐,愉快地歌唱着返回营区……想到这里,王永泉当即把诗中的“清脆”二字改为“愉快”。他不断吟咏这首小诗,脑海中的画面也变得越发清晰生动。

王永泉觉得把这首小诗作为歌词,仍略显单薄。他想,既然是“愉快的歌声满天飞”,那么首先应该飞到战士们的家乡和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去。家乡有战士们的父老乡亲,北京有大家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于是,王永泉又增加了两段歌词:“歌声飞到家乡去,父老们听了笑眯眯,人人夸来人人讲,说他们子弟有出息”“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写好之后,王永泉马上念给战士演出队的同志们听,大家感觉加上这两段可以,但表意有些重复,团领导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王永泉就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将“歌声飞到家乡去”那一段歌词删去。

《打靶归来》的曲调,听起来有点陕北民歌的味道,同样出自王永泉的匠心独运。王永泉一直有一个愿望,想创作一支既有民族风格又有进行曲特点、能展现战斗精神的队列歌曲。一开始,他不懂得怎样将这两种不同的曲风融合在一起,尝试过几次都没成功,创作出来的歌,战士们反响一般。

经过多年不断地摸索,王永泉已能较好掌握这两种曲风,当看到这首小诗后,便打算借此进行“实战”。谱曲之前,他反复哼唱陕北民歌《东方红》,分析其曲体结构,体会音调特点,并将这些体会融入《打靶归来》的谱曲中。

歌曲《打靶归来》创作完成后,他唱给身边战友听,大家都很喜欢,但王永泉却不满足,仍要精益求精。为了适应战士在队列中行进的呼吸节奏,他又改动了部分旋律,加上“啊啊”的衬词,战友们反映这样改后听着别扭,好像一件新衣服打了补丁。王永泉便在民歌中寻找衬词的用法。他发现,无论是“哎嗨哟”还是“咿呀嗨”,种种衬词、衬句都源自日常生活,是民歌表达感情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受到启发后,王永泉重新审视《打靶归来》的歌词,并在下连时有意识地搜集战士们日常的习惯用语。后来,他把衬词改成了“mi suo la mi suo,la suo mi duo re”,并在歌曲尾声加了一句口令“一二三四”。修改后,这首歌不仅更适宜在行进中歌唱,收尾也更加有气势,堪称神来之笔。

创作出一首自己满意的歌,王永泉既振奋又忐忑。他先到一个连队教唱,没想到只教唱了两遍,战士们便学会了,大家纷纷称赞:“这首歌好听又好学,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吃了“定心丸”的王永泉,便一个连一个连地教下去,不久后全团官兵都会唱了。

很快,这首激昂向上的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先从团里“飞”向所在师,又从师里“飞”向集团军。战友们发现,这首歌朗朗上口、感情真挚,可以大合唱、小合唱、独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演唱,更与日常训练紧密结合,纷纷自觉学唱。1960年,《打靶归来》获得了全国业余歌曲创作比赛一等奖。随后,这首歌逐渐传遍军内外。

文艺作品一经发表,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在传播中产生影响力,也在传唱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如今,歌声飞过60余年,这首歌仍然响彻座座军营,激励了一茬茬官兵刻苦训练、奋勇争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