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文工团 专场文艺演出部分节目在线展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国庆在线专场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哈尔滨雁之声艺术团专场文艺演出在哈飞文化馆广场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 在道里区文化惠民大舞台第二次绽放艺彩

喜迎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 李嵘音乐作品演唱会在哈举行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雁之声艺术团 在平房翠柳公园进行大型文艺演出

中文宣三百黑龙江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举行2022道里区文化惠民首场文艺演出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作家王照碧新著《碧水空明》作品研讨会在哈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百花齐放网 | 刘国昌:一题两做,哪一个题好?

百花齐放网 | 刘国昌:一题两做,哪一个题好?

2023年04月28日 11:45:59 来源:华文融媒云 访问量:442 作者:刘国昌




作者简介:


刘国昌,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笔耕报坛40余年,多部作品获奖,并著有《如何写好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学讲义》、《短论随笔集》、《京腔京韵》等多部作品。











本文摘要:

文章从“一个标题两种做法”的实例出发,阐述了“拎点上题”的用法和作用。

文中具体介绍了“熟知全文”、“善于排队”的做题环节,并对时下做题中存在着的“求全”、“简单化、图省事”等毛病进行刨析。

文章强调,在当今形势下,媒体标题的制作越发显得重要和宝贵,它关系着传播效果的大小、强弱。如果标题做得不好,即使有再好内容也会与受众失之交臂,“躲在深山人不知”了。做题不是一件小事,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把做题的“功夫”认真操练起来!




今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这一新闻分别刊发了稿件。内容同一,但标题各异。

这可谓“一题两做”,这两个标题哪一个好呢?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事儿。



一、两个不同的标题



1、人民日报的标题:

今年预计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23.25亿元
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22日 第04版)


2、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标题:

  国家助学贷款已累计发放4000多亿元惠及2000多万名学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4月22日 第01 版)


以上是围绕同一新闻事实做的不同的标题。这两个标题都是规范、合格的标题,但强调的内容各有不同。

从传播角度看,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




二、哪一个标题好?



我的看法是,人民日报的标题好!
为何?
有新意。

标题所标的“今年预计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23.25亿元”,这是一个新信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享受助学贷款已是一个福利了。“免除贷款利息”,那更是一个大福利了,特别是在疫情3年后的今天。
人民日报的标题将这一点上题,体现了“亮点上题”的要求。大家知道,做题时把“最新的信息点”上题,这是做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标题的价值。如果只做一般的题,没有将“最新的信息点”拎出来,那就很难说是一个精彩的标题。
由此再来看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标题,则就有点别样的味道。不能说海外版的标题不成功,但总觉得有点常规、有点老套,没标出“新鲜点”。
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情况,每年几乎都要报道,人们已不觉新鲜。今年又要报道此事,记者就要善于从中寻求“新鲜点”来报道。人民日报记者本着这一精神,找到“预计免除贷款利息23.25亿元,将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这个点来做题,无疑是“棋高一筹”。



三、从中得到的3点启示



启示1:做题最忌“求全”。

无论纸媒还是新媒体,标题的位置就那么大,所以标题的字数不能过多,最好是10个左右为好。网络标题可以适当长一些,但也不能过长。

这是一个硬杠杠。这个硬杠杠决定了做题时一定要要精炼、不能求全。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拎点上题”是一个有效方法。
所谓“拎点上题”,就是把稿子内容中最重要、最主要、最新鲜的“点”拎出来上题。而不是“求全”,什么都想往标题上放。
现在有些记者编辑还在犯这个毛病,做题时觉得“这个内容重要应上题”“那个内容重要也得上题”。结果都“重要”,到头来哪个也显不出重要。这是做题的一大忌讳,务必要彻底改正。
启示2:掌握“拎点”是关键。
如何做到“拎点上题”呢?方法有二:
首先要熟知全文。不管是记者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别人写的稿子,对稿子内容烂熟于心,是做题的第一步。如果对稿子内容不熟悉,或知之不细,那都是做不好标题的。
第二是善于“排队”。一条消息里写的内容有时很多,但如此多的内容不可能都上题,那就只能挑最主要的内容上题。
如何“挑”呢?人民日报社资深编辑、做题高手钟立群老师有一秘诀:那就是“排队”,即把几个内容按重要性、新鲜性依次“排排队”,把最重要的排在前面,其余则往后排。这样该上题的内容就清楚了。
还以上面所举的“国家助学贷款”一稿为例,稿子内容有以下几点:
A、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实施至今,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
B、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再申请延期1年偿还,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
C、据介绍,2015年开始,国家建立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向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提供相关书面证明,经办机构核实后,启动还款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把这几个内容“排排队”,显然“免除贷款利息”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了。将这一点上题,既有新闻性,更有服务性。因为这个问题在疫情3年后的今天,是不少大学生和家长所关心的。
启示3:克服简单化、图省事的毛病。
现在有些记者编辑在做题上存在着简单化、图省事的毛病:不仔细看稿,更不善于“拎点”,粗枝大叶,勉强凑合。
如给一条会议消息做题,往往满足于“XXXXXX会议举行”“XXX会议暨XXX会议召开”这样的标题。至于有会议哪些重要内容、有哪些新鲜的信息,在标题上是看不出来的。
应该认识到,做标题如同写文章一样,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这“力气活”不是让你去抡大锤,而是让你做题时多下些心力、多动些脑子。标题是改出来的,一改不行二改,二改不行三改,就是在这不断反复的改动中,才能做出精彩的标题。


小结语:


以上我们对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内容同一,标题各异”的例子进行了一番刨析,并由此谈到“拎点上题”的话题。这个话题也许是个老话题,但我觉得应该经常讲、反复讲。
在今天的形势下,媒体标题的制作越发显得重要和宝贵了。它关系着传播效果的大小、强弱。如果标题做得不好,即使有再好内容也会与受众失之交臂,“躲在深山人不知”了。因此说,做题不是一件小事,应该将之很好地重视起来,把做题的“功夫”认真操练起来!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百花齐放网 特此声明。